日前,有一名離職的保險業務員向媒體投訴,指稱在2008年買一檔號稱「保證保本」「最高鎖利」的投資型保單,還大力推薦親友買,沒想到今年期滿後,發現沒有保本,獲利也沒有比本金高出多少,認為保單充滿爭議,保險公司欺騙消費者。
類似這種爭議事件不勝枚舉。大家應該還記得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時,許多人投資連動式債券而血本無歸,至今仍在療傷,這就是投資商品的可怕之處。業務員通常會用話術吸引投資人埋單,不免會降低對於風險的描述,放大獲利的部分。
日前,有一名離職的保險業務員向媒體投訴,指稱在2008年買一檔號稱「保證保本」「最高鎖利」的投資型保單,還大力推薦親友買,沒想到今年期滿後,發現沒有保本,獲利也沒有比本金高出多少,認為保單充滿爭議,保險公司欺騙消費者。
類似這種爭議事件不勝枚舉。大家應該還記得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時,許多人投資連動式債券而血本無歸,至今仍在療傷,這就是投資商品的可怕之處。業務員通常會用話術吸引投資人埋單,不免會降低對於風險的描述,放大獲利的部分。